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

Beats耳機創辦人



就是那鮮紅色的線,懂音樂的人都知道那代表什麼:音樂開很大聲的年輕人,耳機連著的一定是那紅色的線,就怕大家不知道他們頭上戴的正是Beats的耳機。
Beats Electronics由嘻哈教主Dr. Dre和音樂製作總監傳奇人物Jimmy Iovine合創,這夢幻組合還包括了Luke Wood,他是Beats的首席營運長,目前負責這家位於Santa Monica公司每天的營運。
不令人意外,Wood也是音樂製作人,並斷斷續續在玩吉他,80年代的龐克(Punk)和90年代的獨立搖滾(Indie Rock)是他拿手的曲風。18個月之前他正式成為Beats的員工,在那之前,Wood是Interscope Geffen A&M的首席策略長。
在Beats買下線上音樂網站MOG不久後,《Wired》特別訪問到Wood,他正忙著籌備即將上市的新耳機,瞄準的客層不是柏林的DJ,而是常坐飛機的企業高階主管。
由此可見,Beats的野心不只在耳機市場。

Wired:你是音樂家兼製作人,又有生意頭腦,從很久以前你就一直希望將音樂數位化,特別是透過訂閱制(subscription model),你是否覺得像MOG或Spotify這樣的服務早就該出現了?
Luke Wood:是的,1994年當我還在Geffen工作時,我們上傳了一首史密斯飛船的歌到 Compuserve,最後因為太多人下載導致Compuserve當機,那應該是有史以來mp3第一次的商業化發行,也是第一次大型音樂專利公司這麼 做,我想那就是音樂數位化的濫觴,可惜當時我們還沒準備好。
Wired:所以說90年代時機還不成熟,那你何時決定再試一次?
Luke Wood:大概是2000年中,10年過去了,我們開始在音樂界宣揚把電腦和手機當作數位通路,當時 已有iTunes,傳統手機也是人手一支,我們經歷Napster、Limewire、bitTorrent還有Rhapsody,我和Jimmy Iovine誤以為大環境已經成熟,就又決定放手一搏。 
Wired:我記得那次下場很慘。
Luke Wood:一點也沒錯,我們當時找遍各種合作夥伴,包括Nokia、各大手機和電腦製造商、還有網路 系統業者(ISP)及第四台業者、甚至是Apple、Google、Amazon,我們想找一個推廣者,讓大家接受單一價的訂閱制音樂 (flat-fee subscription music)。
那時網路系統業者和第四台業者從消費者身上賺到的錢突然大增,他們不認為有必要進入內容產業 (content business)。唱片公司也還沒準備好作那麼大的改變,時機還太早,至於內容業者則還是守著古老的商業模式以及實體媒體。
Wired:所以你當時就不打算成立數位音樂公司了?
Luke Wood:好在當時Jimmy比我更快感到沮喪。他對我說:「我只想創立一家公司,好讓我可以作些具 體的事情。」兩個月後,他又說:「我要成立一個耳機公司,我週末跟Dr. Dre談過了,他非常喜歡這個提議,他想把公司取名為Beats。」就這樣,我在18個月前成為Beats的全職員工。
Wired:你們現在已經不只是一個耳機公司了。不過耳機似乎是音樂產業裡比較沒有發展空間的東西,談談當初怎麼會想到從耳機開始做起?
Luke Wood:當Jimmy成立Beats時,所有音響的聲音都一樣,要取得音樂也非常方便,每個人的電腦裡都是盜版音樂。但在我那個年代,人們用音樂來定義自己,我還記得我進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音響裝好,然後開始大聲放Minor Threat——這大概也是我當時沒有朋友的原因。但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,音樂是免費存在電腦裡的東西。這點就是讓我們成立Beats的原因。
Wired:數位化也改變了你們做音樂的方式?
Luke Wood:當時音樂的音質開始進步。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做音樂。當你有了24bit/96kHz這樣高解析度的數位錄音技術,你可以做的變化比類比帶多太多了,作一張唱片可以包含數不清的技術,好比說Eric Valentine所製作的《All-American Rejects》,雖然只是搖滾流行樂,但其中聲音的技術和電腦工程所包含的元素和複雜度,比Steely Dan樂團還強幾百倍。
Wired:當時有夠好的音響去播放那麼棒的聲音嗎?
Luke Wood:沒有,那是一個大問題,身為創意人員,當我們離開錄音室的時候,我們所完成的音樂是具有某 種情感渲染力的,但是一般的音響永遠無法傳遞那樣的感覺。我常看著我的朋友在電腦上或是用耳機聽我的音樂,那種音響技術20年來完全沒變,從聲音學的角度 來看,這些音響環境相當破碎,這件事對我們來說非常糟糕,並令人反感,最後它就像癌症一樣。 
Wired:所以你們決定用耳機來打敗癌症。毋庸置疑的,你們的設計非常有特色。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呢?
Luke Wood:答案很簡單,在我們公司,一切都和聲音有關。我們對於聲音非常瞭解,我們是聲音領域的權威,並為之瘋狂。透過這些耳機所傳出來的聲音,真的就和我們以及Dr.Dre在錄音室中錄音時聽到的聲音一模一樣。
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在於,我們可以聽出聲音裡少了什麼。比如說,我知道某首歌的歌詞很悲傷,當我第一次在錄音室聽到它的時候,我傷心到想死,但當它聽 起來不夠悲傷,我就知道不對了;又好比某段吉他的配樂讓我想砸東西,但如果我聽它的時候不想砸東西,我就知道是聲音不夠好,就是這些地方讓我們與眾不同。 
Wired:Beats的下一步是什麼?
Luke Wood:對我們來說,音樂價值鏈的最後一部份就是轉換器,也就是音響。我們從耳機開始做起,現在我們要進入音響市場。而另一區塊是錄放(playback)器材,這部份由Beats Audio來作,我們和Hewlett Packard、HTC合作,來改進錄放技術。
一開始我們只專注於發掘並消費音樂的過程,買下MOG之後,我們開始思考它還可以怎麼演變、還能代表什麼意義。我們買MOG的原因是我們是該服務的忠實粉絲,至於它會變成甚麼?等著看吧,目前我們還沒有清楚藍圖。但我們的理念是:
聽音樂這件事,應該跟取得音樂一樣重要。

參考資料
1.http://wired.tw/2012/10/30/10-questions-with-luke-wood/index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